首页 > 中医养生频道 > 脏腑养生 > 正文

中医诊疗 痹证

来源:国医小镇发布时间:2016/7/13
导读: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;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,以肌肉关节发生疼痛、麻木、重着、屈伸不利,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。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坐骨神经痛等均属本证范畴。


【概述】

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;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,以肌肉关节发生疼痛、麻木、重着、屈伸不利,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。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坐骨神经痛等均属本证范畴。

【病因病机】

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,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。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。素体虚弱,正气不足,腠理不密,卫外不固,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。因其易受外邪侵袭,且在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后,易使吼肉、关节、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。正如《灵枢·五变篇》说:“粗理而肉不坚者,善病痹。”《济生方·痹》亦说:“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。”

(1) 风寒湿邪,侵袭人体:由于居处潮湿,涉水冒雨,气候骤变,冷热交错等原因,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,注入经络,留于关节,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。由于感邪偏盛的不同,临床表现也就有差别。正如《素问·痹论》说:“风寒、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。”其风气胜者为行痹;无事寒气胜者为痛痹;湿气胜者为着痹也。以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痹痛游走不定,而成行痹;若无事寒气凝涩使气血凝滞不通,故疼痛剧烈,而成痛痹。

(2) 感受热邪,或有郁久化热: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,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。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,感受外邪之后,易从热化,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,邪留经络关节、郁而化热,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,而形成热痹。

痹证久,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: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,气血运行不畅,日甚淤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淤斑,关节周围结节、关节肿大、屈伸不利等症;二是病久使气血伤耗,因而呈现补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的症候;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,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出现脏腑痹的证候。其中心痹(风湿性心脏病)较常见。如《素问·痹论篇》说:  “五脏皆有合,病久而不去者,内舍于其合也。”“心痹者,脉不通,烦则心下鼓,暴上气而喘。”

【类证鉴别】

痹证应着重与痿证相鉴别:因两者的症状主要都在肢体关节。痹证以筋骨肌肉、关节的酸痛、重着、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特点。有时也兼不仁或肿胀,但无瘫痿的表现;而痿证则以肢体痿弱不用,肌肉瘦削为特点,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,痹证则均有疼痛,这是两证,临床鉴别的要点。

【辨证论治】

对于痹证的辨证,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。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,风寒湿痹则虽有关节酸痛,但无局部红肿灼热,其中又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;痛有定处,疼痛剧烈者为痛痹;肢体酸痛重着,肌肤不仁者为着痹。病程久者,尚应辨识有无气血损伤及脏腑的证候。

痹证总由感受风寒湿热所致,故祛风散寒,除湿清热以及舒通经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。后期还应适当配合补益气血之剂。

() 风寒湿痹

1.行痹

症状:肢体关节酸痛,游走不定,关节屈伸不利,或见恶风发热,苔薄白脉浮。行痹以风邪偏威风性善行而数变,故行痹以关节游走疼痛,时而走窜上肢,时而流注下肢为其特征。

治法:祛风通络,散寒除湿。

方药:防风汤加减。

处方:防风、当归、赤茯苓、杏仁、麻黄、秦艽、肉桂、葛根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

加减:酸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,可选加羌活、白芷、威灵仙、姜黄、川芎祛风通络止痛。酸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,选加独活,牛膝、防己、萆薜、通经活络、祛湿止痛。酸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,多与肾气不足有关,酌加杜仲、寄生、淫羊藿、巴戟天、续断等湿补肾气。若见关节肿大,苔薄黄,邪有化热之象者,宜寒热并用,枝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。

2.痛痹

症状:肢体关节疼痛较剧,痛有定处,得热痛减,遇寒痛增,关节不可屈伸,局部皮色不红,触之不热,苔薄白,脉弦紧。

治法:湿经散寒,祛风除湿。

方药:乌头汤加减。方中以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;芍药、甘草缓急止痛,黄芪益气固表,并能利血通痹。本证也可采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。方中用川乌、附子、干姜、温经散寒止痛;麻黄、细辛桂枝散寒疏风除湿,甘草调和诸药。

3.着痹

症状:肢体关节重着,酸痛或有肿胀,痛有定处,手足沉重,活动不便,肌肤麻木不仁,苔白腻、脉濡缓。

治法:除湿通络,祛风散寒。

方药:薏苡仁汤加减。方中用苡仁、苍术健脾除湿;羌活、独活、防风祛风胜湿;川乌麻黄、桂枝温经散寒除湿;当归、川芎养血活血;生姜、甘草健脾和中。

加减:如关节肿胀者,可加萆薜,木通、姜黄利水通络。肌肤不仁加海桐皮,豨莶草祛风通络。

对于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,可用蠲痹汤作为风寒湿痹通用的基础方进行治疗。方中以羌活,独活、海风屯、秦艽、桂枝祛风除湿散寒;当归、川芎、乳香、木香、桑枝甘草、活血通络止痛。风胜加防风、白芷;寒胜加附子川乌细辛;湿胜加防己萆薜,苡仁;根据偏盛情况随症加减。

() 风湿热痹

症状:关节疼痛,局部怕热红肿,得冷稍舒痛不可触,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,多兼有发热,恶风,口渴,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,苔黄燥脉滑数。(邪热壅于经络、关节、气血郁滞不通,以致局部红肿灼热,关节疼痛不能屈伸。热盛津伤,故致发热,恶风,口渴,烦闷不安,苔黄燥;脉滑数均为热盛之象)风湿热痹即一般通称的热痹。与风寒湿痹相比较,热痹的发病较急,全身症状明显,且邪气极易内舍,以致病情多变。

治法:清热通络,祛风除湿。

方药:白虎桂枝汤加味。方中以白虎汤清热除烦养胃生津,桂枝疏风通络。可加银花藤,连翘、黄柏、清热解毒;海桐皮、姜黄、威灵仙、防己、桑叶、活血通络,祛风除湿。皮肤有红斑者,酌加丹皮、生地、地肤子、赤芍等凉血散风。本证亦可选用《温病条辨》中宣痹汤。方中以防己、蚕砂、苡仁、赤小豆祛风除湿,疏通经络;连翘、滑石、山栀子、清热利湿。如热痹化火伤津;症见关节红肿、疼痛剧烈,入夜尤其,壮热烦渴,舌红少津、脉弦数者。治以清热解毒,凉血止痛,可用犀角散。酌加生地,玄参、麦冬、养阴凉血;加防己,姜黄、秦艽、海桐皮清热除湿,通络止痛。

各种痹证延延不愈,正虚邪恋,淤阻于络,津凝为痰,痰淤痹阻。出现疼痛时轻时重,关节肿大,甚至强直畸形,屈伸不利,舌质紫苔白腻,脉细涩等症。治宜化痰祛淤,疏风通络。加白芥子,胆南星,祛痰散结;加全蝎、乌梢蛇搜风通络。

痹证日久,除风寒湿邪闭阻经络,关节的症状外还常出现气血不足及肝肾亏虚的症状。此时应祛邪扶正,攻补兼施,在祛风散寒除湿的同时,加入补益气血滋肾之品,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。痹久内舍于心;证见心悸气短,动则尤甚,面色少华,舌质淡,脉虚数或结代者。(风湿性心脏病)治宜益气养心,温阳复脉,用炙甘草汤加减。

() 血虚风痹型

本型因营卫本虚,气血虚弱,或肝肾亏损,致使血虚风扰。

症状:四肢关节疼痛,麻木不仁,屈伸不利,面色白,指甲淡白,或见头晕,妇人可见月经不调,量少,色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

治法:益气温经,养血通脉。

方药: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。

处方:黄芪30克、桂枝10克、白芍30克、炙甘草10克、当归15克、丹参30克、鸡血屯30克、地龙15克、桑寄生30克、羌活、独活各10克、川芎15克、熟地黄15克、生姜15克、大枣5枚、续断15克。

结语:

本病是临床常见的病症,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,而感受风寒湿热,为引起本病的外因,其中尤以风寒湿三者杂至,而致病者为多。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,气血运行不畅。临床分为风寒湿痹及热痹两大类。风寒湿痹中风偏胜为行痹;寒偏胜者为痛痹;湿偏胜者为着痹。

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风散寒,除湿、清热,以及舒经通络,根据病邪的偏胜,而酌情使用。行痹以祛风为主,兼用散寒除湿,佐以养血;痛痹以温经散寒为主,兼以祛风除湿,着以除湿为主,兼用祛风散寒,佐以健脾;热痹以清热为主,兼用祛风除湿。痹证日久,则应根据亏损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,补养肝肾,扶正祛邪,标本兼顾。

在辨证的基础上,有目的地按疼痛发生的部位选药,更能发挥效能,根据临床实践各部位可选用各种药物;如头痛可选用柴胡,勾屯、川芎、白芷;颈部可选用葛根、羌活;下肢可选用独活,川牛膝;全身四肢可选用桂枝;两手不能提可选用五加皮;两足走不便可选用走马胎,通经止痛可选用寥刁竹(道遥竹),炮甲珠,乳香,没药等。

痹证目久,其气必虚,气血虚者,补之以党参,黄芪当归,熟地,红枣之类;肝肾虚者用杜仲,续断,仙灵脾首乌,枸杞子等;日久不愈,舌质暗滞,此为气滞血淤之症,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祛淤活血药,如赤芍、丹参、当归尾、桃仁、乳香、没药、炮甲等。

总之,对于痹证治疗,临床上也比较复杂,只要能够根据病人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,分别对症下药;灵活变通,方能获得较好的疗效。

附:单方、验方数则,供选用。

(1) 风寒湿痹,治宜:祛风散寒除湿疏通经络。

处方一:虎杖30克、威灵仙30克、络石藤30克、鸡血藤30克、海风藤30克、板蓝根30克、桂枝10克、羌活10克。

服法:水煎服,日1剂。七天为一疗程。

处方二:木瓜30克、苡仁30克、川牛膝15克、千年健30克、豨莶草30克、桑枝30克、蚕砂15克、独活10克。

服法:水煎服。

处方三:鹿含草30克、五加皮30克、黄芪30克、续断20克、寄生30克、千年健30克、当归15克、鸡血藤30克、杜仲15克。

服法:日1剂、水煎服。本方适用于老年风湿关节病患者。

(2) 热痹:治宜清热祛风化湿。

处方:木防己15克、生地30克、防风10克、羌活10克、银花藤30克、水牛角30克、蒲公英30克、野菊花20克、丹皮、赤芍各15克、紫草15克、地龙15克。

服法:水煎服,日1剂,七天为一疗程。

 

本站声明: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您来电声明,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详情请关注微信号: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

 

 

原标题:中医诊疗 痹证
相关文章
说两句吧

网友评论

验证码 看不清,换张图片?

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

 
健康养生大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