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中医养生频道 > 膳食养生 > 正文

方剂的组成与变化

来源:国医小镇发布时间:2020/6/29
导读: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,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。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,也各有所偏,通过合理的配伍,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,调其偏性,制其毒性,从而消除或缓解对人体的不良因素,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,所谓“药有个性之专长,方有合群之妙用”…

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,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。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,也各有所偏,通过合理的配伍,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,调其偏性,制其毒性,从而消除或缓解对人体的不良因素,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,所谓“药有个性之专长,方有合群之妙用”即是此意。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,将药物进行科学合理组合应用于临床的形式。实践证明,药物通过配伍组合,较之单味药不仅能增强药物原有的作用,扩大治疗范围,提高疗效,同时可以限制药物的毒性和烈性。所以,方剂的组成不能视为是药物简单的堆砌;其治疗效应的发挥,也不是同类药物药效的相加,而是药物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结果,它体现了方剂配伍的优越性。


组方原则


1、遵循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组方原则


组方原则最早见于《内经》。《素问•至真要大论》指出,“主病之谓君,佐君之谓臣,应臣之谓使”。方剂是在辨证的基础上,依据确定的治法,选择适当的药物,配伍组合而成。其组成结构,前人概括为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。它是在《内经》这一论说基础上提出的制方理论。方剂的这一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的组成结构,表明了药物配伍之间的主从关系,既有明确的作用方向,又有相互间的紧密配合,因而能够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。所以,一张疗效确实的方剂,必须是针对强、组方严谨、选药适当的,否则就失去了组成方剂的意义。


2、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的涵义


(1)君药:针对主病及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。其药力居方中之首,是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,在一个方剂中,君药是首要的,是不可缺少的药物。


(2)臣药:有两种意义。一是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主病和主证作用的药物;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。它的药力小于君药。


(3)佐药:有三种意义。一是佐助药,即佐助君药、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,或治疗兼证或兼病的药物;二是佐制药,即制约、消除或缓解君、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;三是反佐药,据病情需要,用与方中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。


(4)使药:有两种意义。一是引经药,即引导诸药使该方直达病所的药;二是调和药,即调和方中药性的药物。


为说明方剂上述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的组成结构,兹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。麻黄汤来源于《伤寒论》,该方由麻黄、桂枝、杏仁、炙甘草组成,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。症见恶寒发热,头痛身疼,无汗咳喘,苔薄白,脉浮紧等。其主要病机为风寒外束,卫闭营郁,毛窍闭塞,肺气不得宣泄。所以治当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。组成分析如下:


君药:麻黄,辛温,发汗解表以散风寒,兼宣发肺气以平咳喘。


臣药:桂枝,辛甘温,温经和营,解肌散寒,助麻黄发汗解表,同时又能调和营卫。与麻黄合用,可使风寒去,表气和。


佐药:杏仁,苦温,宣利肺气,协助麻黄宣肺散邪,利肺平喘。可使邪气去,肺气和。


使药:炙甘草,甘温,调和诸药。并可延缓药力,以防麻、桂之发汗太过。


通过以上对麻黄汤的大略分析,可知组成一首方剂,既要依据辨证、治法的需要,又要选定恰当的药物及用量,且要明确君、臣、佐、使的相互关系,才能取得好的疗效。综上可见,方剂组成药物的君、臣、佐、使,主要是由方剂中药物所起的作用而决定的。至于每一方剂中君、臣、佐、使是否均需具备,以及其药味的多少,则应视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及所选药物的功用来决定。一般的说,君药是必不可少的,没有君药,就否定了方剂的存在。其余臣、佐、使药三者则不一定均具备。因为有些方剂中的君药或臣药,其本身就兼有佐药或使药的作用,故方中无须另配佐、使药物。对于组成药物较多的方剂,则可将作用类似的药物适当归类,分清主次即可,不一定拘泥于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进行分析。至于方剂组成中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的药味多少与药量的轻重,并无呆板规定。通常君药的药味少,而药量偏重,臣、佐药的药味较多且用量也轻。但具体应依临床表现与立法的主治方向而定,这样才能发挥药物通过配位组合成方剂的优势与疗效。


组方变化


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,又有其极大的灵活性。临床遣药组方必须审视病情的缓急,以及患者的体质、年龄、生活环境、生活习惯与四时气候等,予以灵活化裁,令方药与病证相符,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。因此在运用方剂时,既要遵循君、臣、佐、使的组方原则,又不能固执成方,必须通过各种配伍变化来适合病情的需要,做到“师其法而不泥其方”。方剂的组成变化,大抵有药味增减变化、药量加减变化与剂型更换变化3种变化形式。


1、药味增减变化


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,药物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。因此,方剂中药味的增减,必然使方剂的功效发生变化。药味增减的变化,通常称“随症加减”。一般是指在君药、主证不变的情况下,随着次要症状或兼证的不同,通过方剂中臣药、佐使药物的增加或减少,改变其药物的配伍环境,从而导致方剂功用和主治的改变。例如麻黄汤,原为辛温发汗、宣肺平喘的方剂,如果表寒不重而咳喘明显者,则可减去解肌发表的桂枝(即三拗汤)成为止咳平喘的基础方。再如四君子汤,本为甘温益气、健脾养胃之剂,主治脾胃气虚证。若于方中加入陈皮、半夏(即六君子汤)则为健脾益气、燥湿化痰之剂,宜于脾胃气虚兼见胸脘痞闷,咳嗽痰多色白,恶心呕吐者。


通过上述两个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,方剂组成药物的增加或减少,虽然使原方的配伍关系有所改变,但其主治病机与主证仍和原方相符,如果组方药味增减后其君药和主证完全改变,则就不属于药味增减变化的范畴。


2、药量增减变化


药量是标识药力的,方剂的药物组成虽然相同,但药物的用量各不相同,其药力则有大小之分,配伍关系则有君臣佐使之变,从而其功用、主治则各有所异。药量增减变化,是指方剂组成药物不变,通过增加或减少方中药物用量,使之改变方剂的配伍作用,从而导致功效和主治范围的改变。例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虽均由大黄、厚朴、枳实三药组成,但小承气汤以大黄12克为君,枳实9克为臣,厚朴6克为佐,其功用则为攻下热结,主治阳明里热结实证的潮热,谵语,大便秘结,胸腹痞满,舌苔老黄,脉沉数。而厚朴三物汤则以厚朴24克为君,枳实15克为臣,大黄12克为佐使,其功用为行气消满,主治气滞腹满,大便不通。前者行气以助攻下,病机是因热结而浊气不行;后者是泻下以助行气,病机是因气郁而大便不下。其不同见下表:




以上举例说明,方剂中的用量是很重要的,不能认为只要药物选得适宜,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,若用量失宜则药也无功。所以方剂必须有量,无量则是“有药无方”,无量则不能说清其确切的功效。



3、剂型更换变化


剂型的变化,是指同一张方剂,由于剂型不同,致使运用上也有区别。方剂的剂型各有特点,同一方剂,尽管药味、用量完全相同,但剂型不同,其作用也异。例如《伤寒论》治疗脾胃虚寒的理中丸,如将丸剂改汤内服,则作用快而力峻,适用于病情较重者;反之,如病情较为轻缓,则多以汤改丸,取其慢而力缓。又如理中丸与人参汤,两方组成、用量完全相同,前者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,治中焦虚寒,脘腹疼痛,自利不渴,或病后喜唾;后者服汤剂,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,症见心胸痞闷,气从胁下上逆抢心。前者虚寒较轻,病势较缓,用丸以缓治;后者虚寒较重,病势较急,用汤以速治。


从以上三种变化形式可以看出,方剂的药味增减、药量增减、剂型更换都会对其功用产生不同影响,特别是主要药味的更易与药量的增减,会改变其君、臣的配伍关系,从而改变了作用部位和药物性能,因而其功用与主治则迥然有别。综上所述,方剂组成以后,临床运用有极大的灵活性,只有掌握了方剂的配伍理论和配伍方法,才能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自如。

 

本站声明: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您来电声明,我们将会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详情请关注微信号:国医小镇或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

 

 

上一篇:方剂的剂型下一篇:方剂与治法
相关文章
说两句吧

网友评论

验证码 看不清,换张图片?

你还可以输入250个字

 
健康养生大数据